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一、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例如孝道,我们今天仍然要弘扬,但不能愚孝。

二、传统文化知多少知识竞赛活动标语

1. 知儒道孝易,看学苑汶林。

  2. 正视传统文化的正面效应,重视文化现代价值的发掘。

  3. 珍爱优良民族传统,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4. 用心传承文明,用行成就未来。

  5. 用东方智慧优化您的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6. 扬智者之帆,行慧者之路。

  7. 扬时代弘毅,为万世开太平。

  8. 学古人文化,成今人圣德。

  9. 学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财富。

  10. 学传统文化,做当代智者。

三、传统文化该怎么进校园

一、文化就是生活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其实简单来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明的源流之学与源流之用。所以说传统文化的面是广泛的,不单单是我们平时所想象《三字经》、《弟子规》,不单单是平时的端庄礼仪,就像平常我们怎样拿筷子、用凉水洗脸、温水刷牙、热水洗脚等这些养生的小常识都叫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并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恰恰相反,离我们的生活应该很近,或者说文化就是生活。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中国文化走出去了,但是并没有走进别人的生活中。而外国文化进来了,并且扎根,俘虏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青年人群。比如:清末开始兴起的学堂,即现在的学校,现在成为我们国民教育的主要形式,完全代替了私塾,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比如说西医,现在的医院主要以西医为主,我们大部分看病也主要看西医,同样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再比如说我们穿的牛仔裤,几乎每个人都穿,我们不知不觉被西方文化所犒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文化贴近生活,或者说文化就是生活。相反,我们近几年也向国外输出我们的文化,但是影响力并不大,国外对我们文化仅仅是感兴趣而已,并没有走进他们的生活这又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我们输出的是只是文化理念,远离生活,而外国文化进来是以生活为主。任何文化如果不落实到生活,那就是一句空话,不会有生命力。二、我们为什么要学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功能是什么?(1)道德教育我发现现在很多的传统文化课没有明确的目的,或者说学学好像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道德上的教育,其实让孩子知书达理,温文尔雅这只是传统文化最基本最浅显的作用,并不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2)培养民族精神我们都让孩子学传统文化,培养了一批知书达理,懂文明礼仪的现代少年,但你是否想过谦谦君子,怎能与狼共舞?社会错综复杂,知书达理就能适应社会了吗?肯定不是,所以说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的作用是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想想我们西汉时期大将霍去病带领只有八百人的兵马,长驱直入追赶上万人的匈奴,战无不胜,这靠得是什么?民族精神!抗日战争,我们小米加步枪最终战胜了日本鬼子的飞机大炮,我们靠的是什么?民族精神!抗美援朝,中国人民解放军顽强的抗战,使美国最终放弃霸占朝鲜的念头,让美国鬼子意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好惹!靠的是什么?民族精神所以说,我们让孩子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塑造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既能够自强不息,又能够厚德载物。(3)凝聚民族信仰传统文化最高层次的作用是凝聚全民族的信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胜过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历史,拥有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单单这样一个民族却没有自己的信仰。所以习主席在曲阜之行中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我们的民族拥有独到的信仰――中国梦。一个民族只有崇高的信仰,才能经久不衰,繁荣昌盛!三、传统文化应该怎样进校园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那么到底我们的传统文化以那一种形式走进校园比较合适呢?我认为:(1)从思想上:我们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不要光停留在记忆、背诵、唐装、汉服、作揖、鞠躬等这些“源流之学”上,更应重视断裂得更厉害的“源流之用”,要教孩子们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传统文化,塑造孩子既能自强不息,又能厚德载物的人格,而不是“高才低能”。(2)从原则上: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需要走“三化”的道路,即现代化、生活化、社会化,没有现代化传统文化不能发展,没有生活化传统文化不能扎根,没有社会化传统文化走不进大众。传统文化教育的生活化是贯穿在中小学青少年教育的所有内容所有学科当中的。(3)从措施上:可以将我们的传统文化编成生活内容,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化,这样利于接受。比如:于教授曾做过一个课题,把小学生的生活技能分成60个项目,从洗脸、刷牙、擦鼻涕、擦屁股这些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告诉他们文化就是生活,结果这门课对孩子们成长的帮助极大,反响也最好。他还把《弟子规》变成10个小故事,还布置了10个练习项目,让孩子们反复练习,一周下来,他们的习惯在慢慢改变。另外注重教育实践,不要只停留在理论基础上。不要小瞧这些琐事,做好了这样的教育,才是落实了基础教育的以人为本,不是以人为物、以人为工具,而是以人为目的,传统文化教育绝不能走说教的老路!总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传承下去,并且通过我们的有效教学,使其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每个中华民族儿女都有自己的信仰――中国梦。

四、中国近代对传统文化批判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1、原因:

2、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西方的文化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3、而另一方面,我们盲目接受西方文化,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陷入与西方文化冲突的危机中,进而导致我们遗失了一些传统文化。

4、表现:

5、在近代的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文化面临着来自西方文化的威胁。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受到了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已经无法延续历史上一向以自我为主体来包容、吸纳的文化发展模式,中国不得不去学习西方的文化。

6、影响:

7、西 方 列 国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大,洋务派兴起了一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思想活动,曾经认为西学是“歪风邪气”,而现在认为它是能够强国的知识,因为这次的冲击,中国开始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开启了对自身文化的批判和反思。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一方面,继承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另一方面,以胡适与陈序经为代表,主张“全盘西化论”的知识分子则认为应借鉴西方先进文化,反叛中国传统文化才是时代的选择,造成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断裂了。

五、举例说明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1、01

2、正确看待。传统文化是历史各个朝代,数千年的文化汇集而成,其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值得继承的地方。同时也有很多需要客观看待,是好是坏,要保持自己的主见。发现其中的优点,也需要杜绝一些不好的东西。

3、02

4、顺应潮流。时代在不断的前进,我们既要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要顺应历史潮流。不能一味的坚守传统文化思想,固守其中而不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这样容易被历史所淘汰。

5、03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6、继承发展。传统文化有很多需要我们传承,并且不断发展的。传统的文化能够适应当代发展潮流,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我们拿来坚持利用,不能够的我们了解,知道就好。不能抛弃,也不能一味的继承。

7、04

8、取其精华。不管什么都有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好的一面。传统文化亦然如此,所以,我们要取其精华,学习,继承,宣扬传统文化好的一面。同时,对于不好的一面我们可以了解,但不能固守,学会灵活对待传统文化。

9、05

10、敢于创新。时代在发展,历史在不断的更新变化。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继承其精华的部分,同时也要敢于创新,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在其固有的基础上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顺应时代潮楼,顺应历史发展。传统文化才能永不过时。

11、06

12、宣扬教育。传统文化汇集了无数古人,无数朝代的智慧,同时也是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宣扬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让传统文化能够一直流传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10769)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686ak.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